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传媒系学子斩获米兰设计周国家级三等奖!
第九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设计赋能“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赛道获奖名单揭晓,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传媒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陆贺传、黄仕莹、禇孟根、杨怿、周世豪组成的团队,凭借作品《横山炖羊肉》,在「设计赋能土特产 、助力乡村振兴」公益赛道中斩获全国三等奖。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是学生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学院「以赛促教、产教融合」的教学成果展现。
作为全球设计领域的重要赛事,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展自 2016 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本届公益赛道共征集来自全国965所院校的19,885件优秀作品。传媒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子的获奖作品聚焦陕西地方特色农产品,创新性地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视化传播内容,为农产品赋予文化附加值,探索出一条 「产业 + 传播」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图一)作品海报和获奖公示
谈及获奖背后的专业积累,组长陆贺传表示,“刘欢老师主讲的《新媒体文案创作》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能力支撑。该课程打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通过特色模块系统训练学生的采访策划、文案撰写、视频剪辑及传播效果分析能力。
在课程项目中,我们曾深入长安区唐村开展田野调查,为唐村农业公园创作推广方案,这些实战经验直接转化为本次参赛的创作灵感与执行能力。从选题调研到脚本撰写,从镜头语言设计到传播策略制定,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课程中培养的全流程媒体操作能力。
(图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长安区唐村实践
除此之外,回顾这几年的学习与实践,我最深的感受是,网媒专业的生命力,就在于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项目锤炼中实现技能跃升。从大二参与国家电网专家讲课视频的拍摄剪辑开始,我真正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含义。在学校负责学院视频号运营和《资助小讲堂》系列视频时,我深刻感受 “全流程操盘”的重要性。从策划选题、撰写脚本,到拍摄剪辑、数据分析,每个环节都需要过硬的综合能力。比如为《十里桃花》古装短剧做后期时,我需要用AE制作古风特效,同时结合剧情节奏调整剪辑速度,这不仅考验软件熟练度,更要求对叙事逻辑的把握。而参与三星《星光三十年》活动开场视频这样的商业项目,让我学会在客户需求与创意表达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课堂之外的宝贵经验。这些年我用过的设备从入门级相机到无人机、穿越机,掌握的软件从 PR 基础操作到达芬奇调色全流程,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一次挑战。作为学长,我想对学弟学妹说:专业技能没有捷径,只有把每一次课程作业当作真实项目,把每一次校园活动当作实战演练,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课堂到片场,从校园到社会,我们手中的镜头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时代的桥梁。”
传媒系主任杨华表示,此次获奖是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以专业课程夯实基础,以学科竞赛提升能力,以社会服务体现价值。近年来,传媒系依托《应用新闻学》等省级一流课程,构建了课堂实训 - 赛事淬炼 - 社会服务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形成了教学有特色、实践有平台、成果有影响的专业发展格局。期望同学们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继续保持对专业的热爱与追求,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等领域贡献更多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