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开拓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把思政教育全面渗透到每次教学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在防疫期间,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积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改进和强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践行初心使命,把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的思政元素充分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引导广大同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马老师在为金融工程1901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901班同学线上讲授《管理学》)
一、润物无声启心间 教书育人两相宜
为了有序推进线上教学工作,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与思想工作,积极引导专兼职授课教师将疫情防控、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充分融合,充分发挥课堂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将战“疫”一线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融入教学之中,充分发掘和展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思政素材,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贯穿始终,培养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正确的三观,让同学们从感性角度上升到理性思考,切身体会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借用钉钉直播授课平台,工商管理教研室负责人马香品老师与《管理学》教学团队的李小丽、杨静、关宏等老师积极沟通,就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等相关内容进行多次研讨。马老师在为金融工程1901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901班同学线上讲授《管理学》时,通过网络微视频短片把疫情防控实践和管理方法融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疫情防控中所彰显的中国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是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精神密码,使学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对中国政府的管理水平、能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的认同感。
(李小丽老师在为金融工程1901班同学线上讲授《经济法》)
李小丽老师在为金融工程1901班同学线上讲授《经济法》时,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状况,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线上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和立体。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铭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与担当,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李老师将金融工程1901全班30名同学分为5个小组,成立不同类型的公司,结合当前疫情况布置作业,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经济因疫情的发生而发生的变化要求学生积极准备,选出代表课堂发言。她还强调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级政府、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上下齐心、协力奋进,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的社会保障工作机制。在医疗救助、防疫物资保障、生活物资运输与保障等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以超乎寻常的气魄与担当,展现了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二、强调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接触新生事物较多,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愿意提出自己的主见,他们对线上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会有更高的要求。我院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师从大学生实际出发,多措并举,进行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赵阳鹤老师在讲授《电子商务运营》时指出,线上课程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环境,很多平时不善表达的学生在网络上会有表现的学习欲望,只要合理引导这种学习欲望就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在线上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更能够让我们的课程思政工作“活起来”、“动起来”和“萌起来”,使我们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占领网络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张娟玲为2017级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线上教学时,带领同学们回顾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跟随实际数据感受祖国的经济发展,并在课后作业中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并阐述内心感受。特别是她借用疫情期间,各地居民借助网络订餐、购物,大量的快递小哥为了“宅家居民”送物,解决了疫情期间封闭管理的最大难题,正是我国发达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这次抗疫的顺利推进。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老师们能够快速适应教情学情变化,坚持思想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元素贯穿在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沟通和思想交流,不断贴近学生思想与生活实际,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地渗透中、自然有机地延伸中、无缝无痕地融合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接下来,我院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努力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我院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