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下乡”社会实践新闻专题报道】——“青春筑梦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开展“重走柳青路,感悟创业魂”——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6月27日至7月6日,一场以“重走柳青路,感悟创业魂”——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开展。通过挖掘与传承柳青文学精神,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促进文化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实践、基层治理及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有志青年。
(图一)参观柳青故居
出征启航,溯源柳青初心
6月27日,实践团队抵达皇甫村,对接村干部正式开启实践之旅。通过参观皇甫村史馆、柳青故居、柳青墓园、柳青书院及随后的村史知识座谈会,让大家对皇甫村、柳青有了更深认知。沉浸式感受柳青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明晰了传承这一精神的时代意义。
(图二)与村干部展开座谈会
多元访谈,聆听时代回响
为探究柳青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体现,实践团队开展系列访谈。团队成员与村党支部代表交流,了解皇甫村在柳青精神滋养下的发展规划与党建引领乡村建设实践;对话老干部,从他们的讲述中,知晓皇甫村变迁,以及柳青精神如何潜移默化影响村庄发展。走访青年创业者,了解他们在皇甫村创业故事。走访村中入驻文化公司,了解未来皇甫村发展规划。实践成员借机向村民普及柳青精神,让这一精神在本土进一步深入人心,也从村民质朴话语中,感知柳青精神早已融入皇甫村血脉,成为村庄文化基因。
(图三)参访村干部、采访老干部、采访创业青年、采访入助村中文化运营公司领导
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团队成员进一步走访长安区颇负盛名的泥塑传承人闫红超,未蓝草木染姚永师傅。通过这次亲身体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助力非遗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些古老技艺。
(图四)与彩塑传承人闫红超师傅交流
(图五)与草木染姚师傅交流
践行担当,书写青春答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队还积极参与乡村实践。投身滈河垃圾清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乡村生态环境,在劳动中体会乡村建设不易,也用汗水践行服务乡村、传承精神的决心。
(图六)滈河垃圾清理行动
此次实践,从历史溯源到当代传承,从精神感悟到实践践行,全方位挖掘柳青与皇甫村的深厚联系,提炼出柳青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笔绘时代的精神内核。更见证其精神在当代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这份实践成果,是对柳青精神的一次系统挖掘与传播,也为后续传承弘扬柳青精神、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鲜活案例与行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