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高新要闻

高新要闻

“多彩广贵·锦绣侗苗名俗文化学习之旅-贵州苗寨篇”艺术系14级视觉传达专业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18 作者:admin 浏览:0

    贵州,一个拥有秀美山川和多样民族风俗的地方,有很多并不是我们寻常所看到的景色。在贵州茫茫大山的深处,有无限的风光我们从未接触,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等待我们探寻。本学期的外出考察课程视觉传达专业14级的师生们拿起相机,走进贵州凯里、从江、榕江等少数名族村寨,感受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多彩贵州,来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少数名族文化钻研之旅,用我们的眼睛,心灵去发现美、用相机去抓住美,亲身感受高山流水的震撼,亲身感受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与生活。

    本次的特色考察地区为西江千户苗寨,被誉为苗族的大本营。西江拥有1080户苗族人家,居民近6000人,为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而称为千户苗寨。发源于苗岭主峰原始林区的白水河,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独具特色的吊脚木楼鳞次栉比,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在阳光照射下,在满目青翠的映衬下,独特而壮美。西江也是苗族的歌舞之乡,节日多、规模大、内容丰富,如“芦笙会”、“过苗年”等,田园风光、古色古香的民居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使西江成为苗族西氏支系的建筑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是中外游客特别是文化人类学者、建筑界人士和摄影师乐于造访之地。

    苗族就是一个非常讲究服饰艺术的民族。对于苗族传统服饰的欣赏,你会越发的感觉到此民族传统工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价值。在我们见到的一件盛装礼服上,同时运用刺绣、挑花、蜡染、贴花等多种手法,从分显示了苗族地区传统服饰工艺的发达级苗族妇女技艺的高超。毫不夸张的说,传统苗族盛装几乎件件是盛装,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人们普遍认为银饰是光明与富贵的象征。佩戴各种银饰是苗族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年轻的女子,几乎没有不戴银饰的。她们全身披挂,诸如:银冠、银角、耳环、项圈、压领、铺满全身的银牌、银铃。

     

     “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巴沙苗寨

    在贵州有这样一句话“苗家住山头,侗家占水边”。岜沙苗寨是一个崇尚自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村中的公路修通已有半个世纪,但这里依然箐黑岭翠,古树幽深,浓荫蔽日。这主要得益于村寨严厉的古规民约和朴实的生态观。在村寨中行走,一切是那样的安逸,鸡鸭闲步村中,那些懒洋洋的狗躺在村道上,路人走过也不肯挪动一下身子。在村寨中见得最多的是那些高大的木构架禾晾,那是用来晾晒秋后收割上来的稻穗。

    民居木楼前后栽种不少梨、柿等果树,成熟的果子掉到路上没人拣拾。妇女或挑水,或舂米,或棰染自己纺织的土布.那些孩童或伏在母亲背兜里,或在地上嬉戏。苗民住所均为木构的干栏式建筑,沿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每幢木楼占地不大,四、五米见方二层结构,下层作为伙房及养禽畜,上层为住房,也没有窗,为悬山顶,上覆树皮。 

贵州的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来到黔东南,你会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 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寨木青竹翠,绿树成荫,村寨来客,热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拦路、拦门的礼仪,最高的贵客到来,拦路酒达十二道之多。穿着盛装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动人的歌声表示欢迎,相与同乐。洒脱粗旷的小伙子吹起芦笙芒筒,迎客进寨。时间似乎在黔东南停滞了,或许是层层的大山,或许是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或者上帝的眷赖,让时间在黔东南打了一个大大的结,就这样,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的黔东南阻隔在了尘世外,本次的考察学习希望我们多从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入手,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衍生文化的特色,我想作为教师而言,这会对于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创造力、感受力有极大的帮助。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