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四更青年

GAOXIN YOUTH

四更青年

田昊峥

田昊峥

       田昊峥是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018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校友,在校期间,他担任班长,也是负责学院体育活动组织的体育部副部长,还担任新传媒与艺术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他先后获得“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组织负责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多项荣誉,成为身边同学眼中的榜样。


图片4

(图一)田昊峥


求学:夯实基础,明确方向

       刚踏入大学校园时,田昊峥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懵懂,走进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经济管理与传媒艺术学院。他所学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校级一流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还着重提升内容创作与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这恰好契合了田昊峥对“从实践中提炼真知、寻找长期价值”的追求,也为他后续的成长埋下了伏笔。

       在本科学习阶段,田昊峥从未放松对专业知识的钻研。他系统学习了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新媒体音视频制作、微短剧制作、新闻学概论等核心课程。课堂之外,他主动参与校园媒体项目实训,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从策划校园活动宣传方案,到拍摄剪辑校园新闻视频,再到运营校园新媒体账号,每一次实践都让他对专业的理解更深入一层,也让他逐渐明确了自己在新媒体领域的兴趣方向。

       当本科临近毕业,身边不少同学还在就业与深造之间犹豫时,田昊峥却早早笃定了考研的道路。做出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对行业的敏锐观察: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与实践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新媒体行业发展迅猛,但要在内容创作、传播逻辑与用户心理研究上走得更远,还需要更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带着这份清晰的认知,他投入到考研备考中,最终成功考上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开启了深造之路。


 实践:锤炼本领,追求卓越

       从本科到研究生,“实践出真知”始终是田昊峥坚守的信条。作为广播电视专业专硕研究生,他在导师的指导下,一边深化理论学习,一边积极参与课题项目与各类竞赛,提前体验职场人的工作节奏,在忙碌中不断提升自己。

       在竞赛领域,田昊峥凭借扎实的专业积累屡创佳绩:他先后拿下第十四届蓝桥杯陕西赛区优秀奖、第十五届蓝桥杯陕西赛区三等奖,在专业相关竞赛中展现出过硬的技术能力;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他从陕西赛区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还凭借优秀作品斩获国家级优秀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跨界参与《中国好声音》陕西赛区选拔,一路过关斩将闯入50强,展现出多元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图一)获奖证书

       竞赛之外,田昊峥从未停下走进实践一线的脚步。他曾在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担任实习记者,从前期的采访策划、联系采访对象,到现场拍摄、后期剪辑,再到新闻文案的撰写与修改,每一个环节他都认真对待。期间,他还参与了2024年少儿春晚的录制工作,在真实的媒体工作场景中,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新闻制作的全流程,更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的社会价值与责任。“当看到自己参与制作的新闻作品在媒体上播出、被观众看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田昊峥说,这段实习经历让他完成了从“会做”到“会想”的转变,也让他从单纯的“执行者”逐渐向“策略者”靠近。

学术研究方面,田昊峥同样没有松懈。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梳理思考过程,撰写并发表了省级普刊论文,形成了“实践-创作-研究”的闭环成长模式。每一份忙碌的背后,都是他对“追求卓越”的坚持,也为他的成长积累了坚实的阶梯。

 

规划:保持清醒,蓄力前行

       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田昊峥的想法务实而清醒:“硕士三年几乎没停过,论文、项目、实习连轴转,所以毕业后想先‘断电’一段时间。”他计划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旅行看看不同地方的风景,去做志愿者帮助需要的人,去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或者只是和不同行业的人聊聊天——他想把自己重新“丢”进真实的社会里“浸泡”一下,“看看哪些趋势是昙花一现,哪些需求值得长期投入”。

       这份在行业风头正劲时选择“慢下来”的定力,源于他对新媒体行业的深刻认知:“风头行业不缺追风的人,缺的是清醒的人。”在他看来,新媒体行业日新月异,平台规则随时可能变化,新的玩法层出不穷,但有两件事始终不变:一是优质内容永远稀缺,二是传播永远要符合人性。“在喧嚣中保持独立思考,在潮流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这是我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被流量裹挟着向前走。”

 

寄语:分享经验,点亮同行者

       作为学长,田昊峥也毫无保留地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三点经验,每一句都凝聚着他的实践与思考:第一,建立“作品意识”。“从现在开始,把每一次课堂作业、每一次实践项目都当成自己的‘作品’来打磨,积累属于自己的‘可视化简历’——未来求职时,这些实实在在的作品,比空泛的描述更有说服力。”第二,训练“传播思维”。“做内容不能只想着‘我想表达什么’,更要学会从‘用户为什么愿意看、愿意转’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读懂用户,才能让内容真正触达人心。”第三,积累“跨界知识”。“新媒体不是孤立的领域,它需要结合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我始终坚信,‘新媒体的尽头不是流量,而是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多学一点跨界知识,能让自己看得更远。”

       田昊峥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与坚持,让他在新媒体领域用热爱奏响了属于自己的成长华章,未来,相信他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