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淬火展锋芒,传媒新秀启新章——传媒艺术系集中实习成果初现
自“传媒系、艺术系毕业实习动员暨双选会”圆满收官以来,传媒系、艺术系2022级全体专业学生已全面投身校内集中实习。本次集中实习得到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董世平以及各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在传媒系、艺术系各位领导及教师的认真组织落实下,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习不是简单的‘模拟演练’,而是要让学生直面真实挑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能力跃升。”常务副院长吴航行老师表示,集中实习来,传媒系艺术系的学生参与项目完成率达100%,带队导师满意度超95%,实践成效初步显现。
两周来,传媒系、艺术系的同学们在宣传与品牌建设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后勤集团新媒体中心等校内单位中迅速成长,以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设计领域:从“纸上谈兵”到“创意落地”
在宣传与品牌建设办公室,艺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何怡萱主导设计了“新生男女比例数据可视化”宣传海报。面对“主题不突出”的初稿反馈,她连修改方案,最终以“动态色块对比+趣味图标注释”的设计语言,将枯燥数据转化为生动视觉呈现,获部门负责人点赞:“色彩层次分明,信息传递精准,完全达到专业设计水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则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完成校园室内空间改造项目,从方案草图到3D建模,再到材料选型与成本预算,全程参与项目全流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图一)宣传与品牌建设办公室实习现场,张婧老师和杨礼隆老师正在进行指导
传媒实战:从“镜头背后”到“舞台中央”
传媒教研室第一组实习团队独立完成“师恩如光♡礼赞”主题视频拍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独立通过学院直播平台完成直播任务;跨境电商校内实习组则组织岗前培训会议,系统讲解跨境电商运营流程、选品策略与数据分析方法,并依据学生特长分配岗位,确保“人岗适配、高效协作”。
(图二)传媒教研室正在组织同学们拍摄教师节主题视频
跨界融合:从“单一技能”到“复合能力”
后勤集团新媒体中心宣传干事岗位上,学生突破传统角色边界,在摄影摄像、文案撰写之余,还跨界体验咖啡师工作,从研磨咖啡豆到拉花创作,在多元实践中拓宽职业视野。“传媒人不仅是内容创作者,更应是生活体验家。”带教井老师评价道,“这种跨界尝试让学生更懂用户需求,也为未来学生工作创新传播提供了新灵感。”
(图三)老师正在指导同学进行咖啡的制作
新媒体运营:从“新手小白”到“独立担当”
在其他部门宣传岗位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部分学生负责公众号运营与视频制作。从推文排版生疏到熟练运用编辑器等工具,从视频剪辑卡顿到独立完成活动快剪,成长速度超出预期,现在已能独立承担基础运营工作。
(图四)同学们正在对接相关实习工作
双师协同护航:校企共育传媒新力量
实习期间,传媒系艺术系“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师制发挥了关键作用。校内带教导师通过定期走访、线上答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与职业规划指导;企业导师则以“师徒制”模式,手把手传授实战技巧与行业经验。
(图五)导师们正在进行实习指导
集中实习以来,我们见证了传媒艺术学子从“校园青苗”到“职场新秀”的华丽转身。实习不是终点,而是职业人生的起点。学院将以校内实习平台为支点,持续优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创业孵化-就业推荐”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为传媒行业输送更多的新时代“传媒匠人”。从校园到职场,传媒艺术学子正以实践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指导老师张老师说:“此次集中实习学生从设计稿的反复打磨到活动现场的从容应对,我看到了大家从‘学生思维’向‘职业思维’的转变。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空杯心态”,学习AI内容生成等前沿技术;强化“责任意识”,以职场人标准要求自己,为集中实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加实习的刘同学说:“此次集中实习,不仅将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深度融合,更像一扇通往真正行业的窗口,在团队协作中切身感受到真正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在具体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我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段经历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同时要感谢老师的指导,现在所学到的都将会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