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与违规电器说“BYEBYE”
-------安全教育有感(08自动化)
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因使用“热得快”发生火灾,导致4名女生跳楼身亡。事件发生后,各校大张旗鼓整顿学生宿舍违章电器,一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学校学生宿舍中的违章电器又逐渐多了起来。笔者认为我们决不能放松对违章电器的警惕,决不能让悲剧重演,因此从深层次上剖析问题所在、切实解决违章电器屡禁不止的问题十分必要。
大学校园中的违章电器屡禁不止,对于各大高校来说是个历史性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违章电器也在变化更新,变得越来越小巧、越来越高端,更新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多样,然而使用违章电器所产生不良后果却始终末变。2003年东北大学4号女生宿舍发生火灾,千名女生凌晨逃避,使用违章电器所致;2006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园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物品尽毁,使用违章电器所致;2008年上海商学院发生火灾,4位女生身亡,使用违规电器所致……校园中上演的一幕幕悲剧,在用活的画面、血的事实告诫学生们使用违章电器的严重后果,这一后果不仅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且危及了师生人身及财产的安全,高校对此不能坐视不管。
为禁止学生在宿舍中使用违章电器,大部分高校都习惯性地动用行政手段、采用“老四套”的安保措施。措施一“讲”,学校运用行政手段要求各学院加强安全用电的宣讲力度,强调辅导员要在班级内讲解安全用电的通知,通知宿舍管理人员必须张贴安全用电的公告。高校希望通过这一措施增强学生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意识,防患学生使用违章电器于未然。措施二“查”,学校往往借助“为维护学生人身安全”的名义对学生宿舍进行突击检查,部分学校不仅规定辅导员需要不定期对用电高峰时段的学生宿舍进行检查,而且要求宿舍管理员在学生上课时对学生宿舍进行违章电器的抽查,班级干部有时在强大的校方压力下也得将学生宿舍使用违章电器的情况向院校领导汇报。这种突击检查的措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能有效控制学生使用电器的“兴旺”势头。措施三“惩”,学校制定高压政策,严惩使用违章电器的学生。对于学生使用违章电器的事实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学校不仅要求学生上交检讨书,而且将学生的检讨书与处罚结果公布于众,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措施四“限”,学校通过掌控着用电的主动权,限定用电时间,强行规定学生宿舍统一送电、熄灯时间;限定电流量,要求学生使用电器的功率不可越限,否则宿舍电表自动跳阐。学校几乎采用一切方法禁止学生使用违章电器,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一丈”,学生依据自身切实的用电需求,针对学校动用行政手段制定的“老四套”安保措施,也制定出了“有关违章电器的使用对策”。对策之一,经过“学长前辈们”的总结发现,学校严打违章电器的时间主要集中于某一段时间(习惯上被称为“严打时期”),这一时间段的确立往往以全国是否出现校园重大安全事件为准,时间跨度约为一个月,在“严打时期”内学生们往往会尽量少用大功率电器。对策之二,如果在“严打时期”内学生们对大效率电器的需求仍很旺盛,同宿舍或同楼道的学生往往会分工合作、协同作战,以保障使用大效率电器时的安全。例如在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过程中,有的宿舍在门口设岗放哨,以防学校突击检查;有的宿舍则规定对于进入宿舍的人,在敲门时需要打暗语、接暗号,以防辅导员临时抽查;还有一些谨慎的宿舍则制定出遇突击检查时的具体分工撤退步骤……学生们相信这种群策群防的战略和法不责众政策的结合,能够有效弱化学校的处罚力度。对策之三,针对学校限定电流量的措施,购买变压器是最简单的应对办法,这种变压器虽质量不受保障,但因价格便宜又可帮学生缓解用电之急,而倍受学生青睐。对策之四,学生对于暂时不用的大功率电器一般都会注意“储藏”,特别是在“严打时期”,不会把他们放在显眼的地方,或将他们安置于抽屉中,或存放于衣箱里,有些细心的同学还会在抽屉或衣箱外加把锁,从而有效防范学校的检查。
学生使用违章电器的危险性大、危害性重。首先违章电器多是“三无产品”,安全性不高、实用性不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被烫伤、灼伤的事时有发生。有些学生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忘记关掉电源或长时间持续使用违章电器而导致的火灾,不仅令学生、学校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师生的人身安全,危险之大不言而喻。其次使用违章电器危害性重,作为学生就应遵守学生守则,执行学校有关规定,履行在“不使用违规电器倡议”横幅上鉴字的承诺,但有一部分学生公然违背承诺,不遵守学生手则、不履行学校规定,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诚信。同时使用违章电器的危害性还体现在学生之间容易形成恶性攀比心理,“他能用大功率电器,为什么我不能用?都是在花学校的钱!”这种攀比心理容易侵蚀当代大学生对学校、对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心,容易滋长大学生的懒惰情绪。既然违章电器的存在危险性如此大、危害性如此之重,为何校园中的违章电器仍然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原因有五。
一,学校总是抱着“出了事故就严查,不出事故就不查”的思维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工作效果不明显。从表面来看,学校这种“亡羊补牢”的思维对使用违章电器的学生确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这种威慑作用治标不治本,治标的效果让学校管理者看起来一时放心,未治的根本还会促使使用违章电器的势头回归常态,违章电器仍然威胁着学校、学生的安全。
二,学校运用行政手段所制定的安全用电要求和相应的用电宣传方式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大部分安全用电要求的制定都是从校方的立场出发,语言生硬,语气强硬,内容“假、大、空”,“要求他们(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院要求各学生班(级)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如此之类的话让学生读起来反感,听起来厌恶。宣传安全用电的方式枯燥,辅导员宣读用电要求的方式根本激不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广播或张贴有关通知的方式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失败的内容和不佳的宣传方式最多只能对禁止违章电器的使用起到蜻蜓点水式的作用。
三,学校突击检查学生宿舍的方式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不合法,没收学生的违章电器——不合理,校方自行制定对使用违章电器学生的惩罚措施——不民主,这些不当的措施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可能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往往也是校园违章电器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p#分页标题#e#四,后勤服务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是导致校园中违章电器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食堂的饭菜难吃、校外的饭菜又太贵,怎么办?一个电磁炉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晚上刚洗完澡的长发一时不干,坐着等一个小时间让它干实在难熬,枕着湿发睡觉实在难受,怎么办?一个吹风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相对于每天要在固定时间内向水房跑二、三次,每次来回花四、五分钟,有时还会遭遇开水不热的现状而言,一根热得快的价值被充分的展示出来……后勤服务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学生就会“自力更生”,此时违章电器便会趁虚而入、生根发芽。
五,现实中确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校安全教育力度不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懒惰心理严重,不顾他人与自身人身及财产安全,不听同学及老师劝导,一意孤行,屡次使用违章电器,并自认为使用违章电器是小事。这一小部分学生是使用违章电器的“钉子户”,他们的公德心不强,爱贪小便宜,懒惰心理严重,这是导致违章电器得以生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解决违章电器在学校中屡禁不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应将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长期化,将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融入到学校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培养学生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珍爱他人生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用电的公德意识、法制观念。
第二,以多样的安全用电宣传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用违章电器的危害,用亲切真诚的文字表述帮助学生合理理解安全用电教育的内容。首先安全用电的宣传方式应该多样,它可以包括影视宣传、消防演习、安全用电知识问答竞赛等,这些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用电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使用违章电器的不良后果。其次安全教育内容的撰写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身处地着想.华东师范大学在《关于学生宿舍使用违章电器事宜》中写到“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后勤管理处强烈盼望广大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互相帮助,共同自觉遵守学校关于学生宿舍的管理规定……上海的冬天确实比较冷,希望同学们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天冷请多加衣,睡觉时请多盖些被子。但无论何时,希望同学们始终牢记安全至上。”这样的文字表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让学生触摸到一种亲切感,学生在揣摩、欣赏字句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理解着安全用电的内容。
第三,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让违章电器在学生宿舍中没有生存空间。后勤服务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例如在宿舍楼下安装热水器、在值班室内存放低收费的微波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违章电器学生的人数。杜绝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为导向开展后勤服务工作,想学生生活之所想,急学生生活之所急,才能有效打压违章电器在学生宿舍中的生存空间。
第四,制定合理的处罚措施,形成良好的用电制度保障。使用违章电器的处罚措施,需要注意吸纳学生的建议,尽量不要与学生的评优、入党等荣誉称号相挂钩。处罚学生的目的不是为处罚而处罚,而是要让学生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认识使用违章电器的不良后果,所以处罚措施应以学生参加消防演习、义务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