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深度采访我院董事长孙龙杰教授、重点报道我院以科技引领,办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应用型大学
科技引领
办产学研相结合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访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常务副院长孙龙杰教授
在陕西众多的独立学院中,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称得上年轻但却最具活力的工、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大学。历经发展,学院在造就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学院于2010、2011连续两年被评为“陕西最佳独立学院”,是“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同时被《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等媒体以“独具发展潜力独立学院”连续报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大亮点。那么,高新学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在造就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方面有什么特色?内涵建设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工作,记者采访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常务副院长孙龙杰。
学院从西安科技大学本科特色专业中精选出部分优势专业作为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开设本、专科专业26个,涵盖工、管、文、艺等多个学科门类。学院占地8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各类藏书115余万册。学院已形成“千亩校园、万名学子”的办学规模。在校本、专科学生1.2万余人,是陕西省学生人数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
坚持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办学理念,以产业为依托,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充分利用合作各方在能源、建筑、机电、文化创意等行业的产业优势,突出以科技引领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因材施教,以科研、产业带动就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习、就业和创业平台。从科技与产业融合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场所与实习基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品牌和人力资源的积淀形成对科技和产业的支持,使其快速发展;这两个大的方面,相互促进,形成对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整体实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院从西安科技大学现有的本科专业中精选出部分特色优势专业作为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学院围绕相关学科群设置了四个二级学院,学院把学科建设作为龙头来抓,在继承西安科技大学优势教育教学和学科领域优势资源外,潜心学习、开拓进取。学院紧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同时,结合自身产业化优势,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推进科研项目与学科类群深度对接,真正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落到了实处。目前,学院一批优秀科研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获国家专利100余项,实现了科技产业总产值2.2亿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因材施教,培养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0余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人数40%,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90%,形成了一支以西安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为骨干,企业“双师型”教师为辅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实现了陕西独立学院国家级教改项目零的突破。学院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基于嵌入式技术矿山综合接入设备”被列为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项目,“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太阳能组件状态检测系统实现与产业化”被列为陕西省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太阳能智能监测工程实验室”被列为西安市重点工程实验室。
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五年来先后投入建设经费近一亿元,初步搭建了面向全体师生教学科研服务、设备较为先进、功能相对完善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实验平台,注意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建设了一批与社会发展对接程度较高的实践教学平台,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院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各国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本升硕、专升硕等多个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项目。同时,学院独立开设双学位国际班(财务管理专业),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全套课程体系,专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中方和(或)外方大学的学历文凭,已有百余名学生通过交流项目出国深造。此外,学院还开展大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游学等短期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获得宝贵国外实践工作经验的机会,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多方论证、科学决策,规划学院五年发展蓝图,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稳健的发展保障
在整个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院将继续加大投入,建筑面积将达到30万平方米,学院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继续投入专项5000万元资金做好与学科、科技产业相对应的实验室建设;学院将进一步改革制度,培养中青年师资队伍建设,使自有师资队伍总人数近千人。学院将跟随市场发展需求,开展适应市场产业结构的科技产业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质量,积极促进校办产业跨越式发展,将科技产业总产值增长至10亿元,真正为学院完善、实践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条件,为独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贡献,做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