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邀请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刘艳金教授做学前教育专业讲座
9月23日和10月9日,国际教育与人文学院特邀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刘艳金教授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别作“用相信和好奇走进童心世界”、“观察、理解、主动学习”系列讲座。
刘艳金,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省教育厅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理论指导教师、陕西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项目组专家、陕西省幼儿教师技能大赛评委。自2009年工作至今,讲授过《学前教育学(双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多项,参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讲座一:“用相信和好奇走进童心世界”
许多人认为“童心”是孩子们的专属,但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否也可以拥有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做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最终利用其特点去教育他们。刘艳金教授第一次为我们同学们进行讲座的主题为“用相信和好奇走进童心世界”。
刘教授通过举钟南山老先生教育他两个孩子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并提出要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了与幼儿共同探索的重要性及其做法。
刘教授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美术课有个学生不画画,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题一出,同学们积极讨论起来。结合同学们的答案老师给出建议:因为学生有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所以当孩子有反抗时不能冲动处理这属于不科学的办法,相反应该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和开导而不能因为孩子多次顽皮反抗而不管孩子。
最后,刘教授通过简单的“量树”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的想法要比成人开阔,所以成人不是孩子答案的提供者。
讲座二:“观察、理解、主动学习”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以,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指南。来更好的观察,了解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未知的细节。在一个小男孩的名为《第一次奋进》的小作文中我们发现原来在我们眼中的儿童和真实的儿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例如,我们眼中的儿童是:来源于成人有趣的活动,丰富的形式,创新的设计等等。但是无论他们看上去有多好,多么有意义,如果没有和眼前的儿童相连结,都很难产生我们的期待。而真实的儿童却是:儿童向我们的表达,表达他们的兴趣,需要以及有可能产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是否愿意去看,能否看到,看懂对成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教育而言也许才是真正的核心!
在生活中,孩子往往会有自己的思想,但却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做主并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创造出鼓励的环境、设计一个能用各种感官来感知的自然环境和充满潜力的环境。这样才能发现儿童的学习特点并且可以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为孩子作出一份《观察与评价》的成长册,这不仅可以加强孩子的学习,认知能力,还可以让家长得知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内心。
最后学习要循序渐进、培养阅读习惯,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让写字,但可在生活中加强孩子动手能力为书写控笔做准备。不教算数,但可玩一些数学游戏,使其理解数字,了解数学。
两次讲座让学前教育的同学们对教育有了新的感悟,对于学前教育从业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