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高新要闻

高新要闻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关于举办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1 作者:admin 浏览:0


各二级学院(部):

为贯彻全国教省大会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院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根据教育厅《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届陕西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陕教高办【2020】6号)要求,我院决定举办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

一、比赛宗旨

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引导我院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新型智慧学习空间,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引领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二、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创新大赛工作组织机构,副院长潘昊、翁连正任组长,教务处处长胡秋实、副处长陈雪梅、费珊珊任副组长,各二级学院(部)教学院长、主任为成员的工作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与资料报送等工作。

三、参赛条件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师风良好,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2、参赛教师应为我院专任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年龄在55周岁以下(19651月1日以后出生);

3、教师授课对象应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包括其他类别学生;

4、参赛教师课堂教学应体现课堂教学创新的要求,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课堂教学环节和要素创新的实践基础。

四、比赛分组

学科分组

1、文科组:教育学(教育学类)、文学、管理学、经济学。

2、理工科组:工学。

3、术科组:艺术学、教育学(体育学类)。

五、赛程安排

  

比赛程序

备注

5月20日—9月4日

各二级学院(部)自行组织

 

9月10日

各二级学院(部)将推荐参加比赛的选手科组名单、教学设计方案和随堂课程教学录像报送教务处

 

9月15日

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参赛选手现场课堂教学展示

比赛地点另行通知

六、比赛相关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同一课程不同参赛选题的教学设计方案两套,格式规范见附件1。

2、随堂课程教学录像。与教学设计方案对应的两个随堂课程教学录像,每堂课时长50分钟,存储格式为MP4格式,大小不超过800M,格式见附件1。

七、比赛结果及激励政策

根据专家评委对教学设计方案和随堂课程教学录像的总评分,从参赛的组别中,评选我院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学院对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在全院范围内予以表彰,在职级晋升、绩效考核、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精品课程建设及评优评先等方面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参赛教师在录制随堂课程教学录像过程中,学院给予技术、场地和经费支持。

学院将从获奖的教师中选择文科组、理工科组和术科组各1名,按照名次顺序,择优推荐上报省级复赛。

八、其它工作要求

1、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优秀教师、优秀方法和典型案例,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加快教学物态形态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2、比赛工作安排不得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比赛授课内容按照教学计划进度确定,不可随意更改。 

3、比赛工作接受学院全体教工全程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教务处

                                  2020年5月20日

 

 


 附件1:

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

教学设计方案及课堂教学录像格式规范

 

一、教学设计方案(教案)基本环节

(一)课程的一般信息(课程名称、教学对象、主讲教师、参赛学校);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六)课堂教学创新点;

(七)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八)教学过程设计(包含信息化教学设计);

(九)课件或板书设计;

(十)教学评价与反思等。

二、随堂课程教学录像制作要求

  

教学录像时长50分钟,为1节完整的授课;视频片头应显示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参赛教师、参赛学校等信息。

存储格式为mp4格式,每节课录像存储大小不超过800M

录像环境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得体,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 level=3.0)编码方式,码流率:2Mbps以上,帧率:不低于25 fps,分辨率:1980*1080 25P以上。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国家规定的除外)、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力求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当。

体现课堂教学创新的组织和实施,如师生互动等。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