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高新要闻

高新要闻

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发布时间:2019-12-03 作者:admin 浏览: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中下功夫。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伴随着个体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主动思考逐渐培养起来的,而劳动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时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大自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而父母、老师对他们口头的传授和书本上的介绍,满足不了他们对生活热切地探索和认知。为了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城市中有一些学生家长让学生饲养刚出蛋壳不久的小鸡、小鸟或小猫。孩子们通过饲养,慢慢了解动物的习性、生理特点以及科学常识,使他们逐渐形成劳动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来达到了解周围的环境的目的可以加深孩子对生活的理解。

  劳动教育是培养生活能力的重要一环。在现代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孩子的适应能力尤为重要,他们自身的发展情况也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优胜劣汰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提高现代学生的逆商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课题。如今,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往往宅在父母为他们精心营造的安乐窝里衣来张口、饭来张口,很少遇到磨难和挫折,更不用说参加劳动锻炼了。在他们的观念中,劳动观念淡漠,自我独立能力差、懒惰成性,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中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从学生时代起,就知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一片天的人、就懂得粮食是用汗水换来的人才能理解生活、适应社会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培养学生使用各种简单工具的习惯和能力,学会一些简单的专门性劳动如木工、钳工以及菜园、果园劳动和饲养家禽、家畜等。这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从事劳动活动,他们身心愉悦并获得成就感,这既陶冶了情操,又养成对劳动的热爱和敬畏,只有在实践中链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和快乐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也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

  用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既培养了他们的手脑协调能力,又提高了观察力、专注力,增强了他们认知、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思考的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