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创新发展——学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之路
发布时间:2016-12-06
作者:admin
浏览:0
学院办学伊始便明确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确立了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对“独立学院发展,应用型转型”这一课题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十年来,学院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坚持试点引领,强化评价引导,主动适应、融入区域行业企业新业态发展,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校政企共建二级学院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实训、孵化基地建设,推进创新创业、国际化教育改革,多措并举激发了办学活力,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到了有效提升,办学效益开始辐射。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院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中抢抓机遇,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动合作,围绕信息机电类、经济管理类、城市建设类、国际教育类、能源地矿类五个学科类群,成立了节能技术、移动互联网、现代管理咨询与策划、建筑工程与装饰设计、矿山数字化五个应用研究所。
“数字化矿工系统”获国家第6届安全科技成果三等奖
“数字化矿工系统(Ⅱ型)”获西安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高校水电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工信委信息产业发展扶持专
项项目
师生共同参与,运用现代企业机制,举办联办了西科节能、航天意德、科大高新教育、大数网络等十几家创新型企业,以设计系为主,师生联合成立的“巧的木”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在国内拥有十多家实体店,旗舰店位于西安世纪金花广场。其淘宝天猫旗舰店2016年已进入本土家居品牌Top 5。
学院还分别与榆林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榆林高新能源研究院,与宝鸡高新开发区(国家级)管委会合作建设宝鸡高新互联网+产业园区,与国内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优良的实践平台。
学生获得了大量紧跟行业发展、贴近岗位需求,参与实际研发、管理和运营项目,带薪、顶岗实习,订单式、学徒制培养等的实战机会,成为校企合作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增强了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创业,引领未来
董事长孙龙杰始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他也把自己的创新创业精神植入了学院的文化肌质中。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学院从课程设置、素质拓展提升、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休学创业制度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举办创业论坛、讲座,组织SYB培训,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丰富创业社团活动,成立创业校友联合会,搭建了“创业教育---创业训练---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创未来”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活动已在学院蔚然成风。
学院是省内最早一批起步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校,现已形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三大板块,总占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孵化空间、培训咨询、创业指导、创业扶持等一系列的创业公益性服务,目前已成功孵化软件开发、3D打印、艺术产品、智能家装、绿色环保等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团队、项目二十多个。学院突出的创新创业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创业孵化基地被列为陕西省、西安市两级“众创空间”孵化基地,产学研基地连续多年列为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创新创业产业园被列为陕西省文化产业与民生改善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院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中抢抓机遇,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动合作,围绕信息机电类、经济管理类、城市建设类、国际教育类、能源地矿类五个学科类群,成立了节能技术、移动互联网、现代管理咨询与策划、建筑工程与装饰设计、矿山数字化五个应用研究所。
“数字化矿工系统”获国家第6届安全科技成果三等奖
“数字化矿工系统(Ⅱ型)”获西安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发改委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项目“高校水电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被列为西安市工信委信息产业发展扶持专
项项目

学院还分别与榆林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榆林高新能源研究院,与宝鸡高新开发区(国家级)管委会合作建设宝鸡高新互联网+产业园区,与国内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优良的实践平台。
学生获得了大量紧跟行业发展、贴近岗位需求,参与实际研发、管理和运营项目,带薪、顶岗实习,订单式、学徒制培养等的实战机会,成为校企合作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增强了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董事长孙龙杰始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者,他也把自己的创新创业精神植入了学院的文化肌质中。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学院从课程设置、素质拓展提升、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休学创业制度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举办创业论坛、讲座,组织SYB培训,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丰富创业社团活动,成立创业校友联合会,搭建了“创业教育---创业训练---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创未来”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活动已在学院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