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杰教授在第32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6-09-10
作者:admin
浏览:0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董事长孙龙杰博士、教授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南风徐来,硕果累累。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庆祝节日,表彰先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这便是教育事业的可贵和动人之处,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我们就是要甘做绿叶,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来从事教育,帮助学生成就美好人生!
高新学院十年,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靠着全体科大高新人的奉献和进取,学院得到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已经有了1000余人的教职工队伍,500余名专任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了61%,其中许多员工见证了学院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学院的中流砥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你们!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独立学院要紧跟国家改革大势,只有切实提升学院内涵、质量和特色,办出活力和效率才能“适者生存”,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真正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理出思路,抓住关键,坚定落实,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这里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要从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校情,把学院应用型转型的战略性选择落地、做实,那么我们的老师要首先是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懂得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要具备实践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甘守三尺讲台”,是在品德层面要无私地投身教育,而在过程中一定要走下讲台,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接需求,见多识广,才能知道给学生教什么、怎么讲。咱们与许多社会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也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成立了许多创新型企业,大家一定要积极参与。学院发展需要大量独当一面的人才,这也是最近几位院领导共同沟通目标任务时最大的感触——渴求人才。急切希望大家勇于转型、勇于承担、独当一面、快速提高、快速成才。互联网时代,希望学院成为大家的事业平台。希望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院的事业合伙人。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各二级学院院长、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既是教学专家,也是企业的总经理或高管人员。只有把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把教育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激情。学院正在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希望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能够最终实现学院自下而上地通盘的转型发展。
二是要把“创新”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教学管理以及课堂教学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我们正处于整个社会、教育行业的转型期,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更应该走在创新、创意的前列,如何与时俱进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加强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这需要老师们深入地研究和大胆地实践。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定不能站在河边固步自封,只有用创新意识、创意方法才能教给学生创造的技术和创业的能力。
三是要利用现有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互联网+”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基础设施、教育云平台、教育资源和应用产品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正在从以教和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和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我们要对教学信息化的内涵深入认识,把传统教案教学转变成为信息化教学,引进教学高效、学习主动和互动个性的优秀软件和教学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冲击,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更讲质量和特色,如果我们不足够优秀,没有品牌,适应不了信息化教育“供给侧”的改革,那么我们终将被时代抛弃。大家要把握住“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遇,快速转型,上下同理,共谋未来,否则,我们会在这场挑战中被时代淘汰。“特色+实践”才是我们未来生存的关键。同时,学院也在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带领大家推进应用型改革。也希望大家广开“才”路,推荐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通过改革转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收入水平,优化团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未来。
另外,我们一定要加强上下沟通,统一认识,同心努力,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好。现在微信沟通很方便,大家工作中的困惑和困难一定及时沟通,共同努力解决。上次创业讲座之后,有好几位老师找我沟通、明确目标,目前已经从想法开始向目标努力。学院将为大家提供平台,做好服务,大家有想法欢迎随时交流指教。
各位老师、同仁们,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我院将进入新十年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大有可为,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以更加专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热情投入,为学院和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南风徐来,硕果累累。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庆祝节日,表彰先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向受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这便是教育事业的可贵和动人之处,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我们就是要甘做绿叶,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来从事教育,帮助学生成就美好人生!
高新学院十年,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靠着全体科大高新人的奉献和进取,学院得到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已经有了1000余人的教职工队伍,500余名专任教师及双师型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达到了61%,其中许多员工见证了学院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学院的中流砥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你们!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独立学院要紧跟国家改革大势,只有切实提升学院内涵、质量和特色,办出活力和效率才能“适者生存”,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真正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理念,理出思路,抓住关键,坚定落实,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这里我谈几点意见:
一是要从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校情,把学院应用型转型的战略性选择落地、做实,那么我们的老师要首先是复合型的人才,既要懂得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要具备实践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甘守三尺讲台”,是在品德层面要无私地投身教育,而在过程中一定要走下讲台,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接需求,见多识广,才能知道给学生教什么、怎么讲。咱们与许多社会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也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成立了许多创新型企业,大家一定要积极参与。学院发展需要大量独当一面的人才,这也是最近几位院领导共同沟通目标任务时最大的感触——渴求人才。急切希望大家勇于转型、勇于承担、独当一面、快速提高、快速成才。互联网时代,希望学院成为大家的事业平台。希望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院的事业合伙人。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各二级学院院长、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既是教学专家,也是企业的总经理或高管人员。只有把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把教育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激情。学院正在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人事处和教师发展中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希望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能够最终实现学院自下而上地通盘的转型发展。
二是要把“创新”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教学管理以及课堂教学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我们正处于整个社会、教育行业的转型期,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更应该走在创新、创意的前列,如何与时俱进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加强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这需要老师们深入地研究和大胆地实践。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定不能站在河边固步自封,只有用创新意识、创意方法才能教给学生创造的技术和创业的能力。
三是要利用现有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互联网+”时代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基础设施、教育云平台、教育资源和应用产品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正在从以教和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和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我们要对教学信息化的内涵深入认识,把传统教案教学转变成为信息化教学,引进教学高效、学习主动和互动个性的优秀软件和教学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冲击,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更讲质量和特色,如果我们不足够优秀,没有品牌,适应不了信息化教育“供给侧”的改革,那么我们终将被时代抛弃。大家要把握住“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遇,快速转型,上下同理,共谋未来,否则,我们会在这场挑战中被时代淘汰。“特色+实践”才是我们未来生存的关键。同时,学院也在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带领大家推进应用型改革。也希望大家广开“才”路,推荐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通过改革转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收入水平,优化团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未来。
另外,我们一定要加强上下沟通,统一认识,同心努力,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好。现在微信沟通很方便,大家工作中的困惑和困难一定及时沟通,共同努力解决。上次创业讲座之后,有好几位老师找我沟通、明确目标,目前已经从想法开始向目标努力。学院将为大家提供平台,做好服务,大家有想法欢迎随时交流指教。
各位老师、同仁们,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我院将进入新十年的发展阶段,教育事业大有可为,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以更加专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热情投入,为学院和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