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月 | 媒体记者三问高新学院创新创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6-04-13
作者:admin
浏览:0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首届创新月启动会上,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省内各主流媒体的资深教育记者,就创新创业教育与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诠释了我院产学研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凤凰陕西教育频道总监王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请问贵校在最核心的教学环节高新学院如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教务处处长张爱明:
我们学院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阶段,创新创业工作尤为重要。作为教学教务这一块,就是要思考怎样能把我们的大学生的培养成创新创业的人才,能够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从顶层设计方面有这么一些做法和想法。
首先,我们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其中就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设置课程体系方面融入创新创业体系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内容:第一,通识课程设置,设置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还有一些涉及到创业的基础课程。这一模块要设置4个左右学分;第二,在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置了个性发展这样一个模块,大致20学分,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每一个专业结合他们自己的情况,学校会开设一些结合专业方向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使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参与相关调研活动等。第三,在个性发展课程里面,每一个专业都有创新创业针对专业方面的课程内容,都包含在在这20个学分里。这样的模块设置,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压缩一些必修课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方向来选择一些课程学习,在个性化发展方面有较大自由和空间。第四,在课程设置中还会设置另外一个模块,就是素质拓展与提升。这个模块共有10个学分,是必修的10个学分,主要包含职业资质等一些专业培训,针对社会活动、调研、学科竞赛等比赛和活动。有这样一个设置,学生就可以在创新创业方面一些项目,学校可以认定为学分。这10的学分,就鼓励学生参与到一些大的项目中去实践锻炼。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想法和构思。第一,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休学管理制度和办法,这就是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政策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一些好的项目,可以转化为相对应的学分。学生在创新创业的一个阶段之后,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第二,准备有两个对接。一是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些项目和我们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对接。主要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些好的实践项目,如果具有可行性,可以直接作为论文的题目。以前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帮助选题。如果学生在自己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有好的选题和项目,可以自由的确定论题。如果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就可以直接作为毕业论文的答辩内容。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进行对接。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做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积累的相关知识等做的比较好的部分,我们会直接选拨参加相关的一些学科竞赛活动。这就是给我们学生参与各种类型学科竞赛储备大量的人才,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能够和学科竞赛对接。
有一些项目我们已经开始实施,在15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把创新创业的一些课程融入到培养方案里面,并且已经开始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
华商报教育周刊主任 曹运静
——西安科技大学作为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在应用型转型经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哪些优势?
发展规划处处长 赵清涛
2014年12月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试行)〉的通知》(陕教发〔2014〕43号),包括我院在内的14所普通本科高校悲剧列为首批试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应用型转型发展评估专家,对我院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应用型转型试点一年多来,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学院领导、广大师生对应用型大学的认识更深入。其次转型治理结构的建立,大大改善了老一套的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大学建设需求的状况。同时我们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使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准确。
以上工作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条件,主要体现在:1、推进建立了校企融合紧密合作的关系,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我院与86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科大高新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平台;2、加强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引进了20多名企业专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自身具备的创新创业经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面对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3、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4、通过应用型转型工作加大了建设投入,包括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陕西日报教育工作室主任时军
——高新学院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目前有哪些项目,学生参与度如何?
西安科技大学科技与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刘华:
我院现在学生创业的项目累计有40多项,涵盖了电子商务、实体店、艺术设计、培训等各个门类,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建工学院的程长胜做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二手手机销售平台,月销售额达到25万左右。另外还有一个叫宋延涛的同学在做房屋租赁业务,正在筹办公司。另一名叫吕凯旋的同学,正在注册公司,主要经营艺术品的开发和广告这方面的业务。
在学生参与方面,学院陆续和对外机构建立了合作,对学生进行支撑性的服务,在法律咨询方面和陕西伟天律师事务所合作,在投融资的咨询服务上我们是与龙尊投资管理公司和中胜投资管理公司等进行合作,向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法律、融资这些方面的支撑服务,在这些支撑服务的基础上,学生就有了创业的氛围和环境,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方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参与性能够越来越高。
凤凰陕西教育频道总监王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请问贵校在最核心的教学环节高新学院如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教务处处长张爱明:
我们学院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阶段,创新创业工作尤为重要。作为教学教务这一块,就是要思考怎样能把我们的大学生的培养成创新创业的人才,能够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从顶层设计方面有这么一些做法和想法。
首先,我们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其中就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设置课程体系方面融入创新创业体系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内容:第一,通识课程设置,设置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还有一些涉及到创业的基础课程。这一模块要设置4个左右学分;第二,在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置了个性发展这样一个模块,大致20学分,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每一个专业结合他们自己的情况,学校会开设一些结合专业方向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使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参与相关调研活动等。第三,在个性发展课程里面,每一个专业都有创新创业针对专业方面的课程内容,都包含在在这20个学分里。这样的模块设置,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压缩一些必修课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方向来选择一些课程学习,在个性化发展方面有较大自由和空间。第四,在课程设置中还会设置另外一个模块,就是素质拓展与提升。这个模块共有10个学分,是必修的10个学分,主要包含职业资质等一些专业培训,针对社会活动、调研、学科竞赛等比赛和活动。有这样一个设置,学生就可以在创新创业方面一些项目,学校可以认定为学分。这10的学分,就鼓励学生参与到一些大的项目中去实践锻炼。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想法和构思。第一,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休学管理制度和办法,这就是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政策支持。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一些好的项目,可以转化为相对应的学分。学生在创新创业的一个阶段之后,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第二,准备有两个对接。一是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些项目和我们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对接。主要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些好的实践项目,如果具有可行性,可以直接作为论文的题目。以前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帮助选题。如果学生在自己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有好的选题和项目,可以自由的确定论题。如果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就可以直接作为毕业论文的答辩内容。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进行对接。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做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积累的相关知识等做的比较好的部分,我们会直接选拨参加相关的一些学科竞赛活动。这就是给我们学生参与各种类型学科竞赛储备大量的人才,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能够和学科竞赛对接。
有一些项目我们已经开始实施,在15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把创新创业的一些课程融入到培养方案里面,并且已经开始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

华商报教育周刊主任 曹运静
——西安科技大学作为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在应用型转型经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哪些优势?
发展规划处处长 赵清涛
2014年12月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试行)〉的通知》(陕教发〔2014〕43号),包括我院在内的14所普通本科高校悲剧列为首批试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应用型转型发展评估专家,对我院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应用型转型试点一年多来,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学院领导、广大师生对应用型大学的认识更深入。其次转型治理结构的建立,大大改善了老一套的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大学建设需求的状况。同时我们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使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准确。
以上工作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条件,主要体现在:1、推进建立了校企融合紧密合作的关系,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我院与86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科大高新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平台;2、加强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引进了20多名企业专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自身具备的创新创业经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面对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3、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4、通过应用型转型工作加大了建设投入,包括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陕西日报教育工作室主任时军
——高新学院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目前有哪些项目,学生参与度如何?
西安科技大学科技与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刘华:
我院现在学生创业的项目累计有40多项,涵盖了电子商务、实体店、艺术设计、培训等各个门类,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建工学院的程长胜做的电子商务互联网二手手机销售平台,月销售额达到25万左右。另外还有一个叫宋延涛的同学在做房屋租赁业务,正在筹办公司。另一名叫吕凯旋的同学,正在注册公司,主要经营艺术品的开发和广告这方面的业务。
在学生参与方面,学院陆续和对外机构建立了合作,对学生进行支撑性的服务,在法律咨询方面和陕西伟天律师事务所合作,在投融资的咨询服务上我们是与龙尊投资管理公司和中胜投资管理公司等进行合作,向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法律、融资这些方面的支撑服务,在这些支撑服务的基础上,学生就有了创业的氛围和环境,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方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参与性能够越来越高。